Font size: +

聖經與恐龍

 

恐龍的起源

 今日從中小學到大學生物教科書都教導進化論(evolution)、博物館、動物園、甚至幼兒圖畫、卡通片、電視及各様傳播媒體中所得到對恐龍的資訊都是不約而同一致的陳述:在數千萬年前地球曾有一個「恐龍時代」。大約在二億三千萬年前恐龍從其他類型的動物演化而來的。恐龍早在人類出現地球之前,已經於約六千五百萭年前滅絕。進化論主張恐龍的歷史被記錄在具有億萬年歷史沉積而成的化石層中。

然而翻開聖經創世記對物種起源的描述,我們清楚看到一個完全相反的觀點。人類和恐龍大約在距今六千年前一同被上帝所創造(創1:24-31)。耶和華神將各様走獣和空中飛鳥帶到亞當面前使亞當為各樣活物命名(創2:19-20)。神創造了不同種類的恐龍,並且各從其類(創1:20-24)。恐龍不是從其他動物進化而來的,恐龍也沒有進化到任何其它的動物。挪亞時代的全球性洪水毀滅了方舟外的一切生物(創7:17-23),有些石化成為我們今日科學家所研究的化石。那些進入方舟的動物包括恐龍得以存活,有許多聖經和聖經外的線索顯示恐龍和人類曾經一起生活過。聖經約伯記描繪神造的最大陸地動物(伯40:19)「牠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而且世界各處都有關於龍的傳說與關於恐龍的藝術品 - 繪畫、陶器、雕刻等,中國青銅時代的酒器(Robinson,2019),喬治亞共和國一座14世紀教堂的外牆(Lewis D,2015)都有龍的雕刻,美洲土著的岩畫有恐龍特徵(Abrahams,2011)。

 相同的証據,不同的解讀

 為何目前一般教科書及學界主流對恐龍的存活年代,及地球年齡的觀點與聖經創世記的歷史觀有極大的落差?其實所有的科學家都在探討同一件事實,並使用相同的科學証據,就是出土的恐龍化石與相同的地質資料。因為科學家們只是生活在現今的人,恐龍化石也只是現今才被人類發掘。科學家試圖把現今的化石和過去的歷史連接到一起。「在歷史上,恐龍是如何產生,滅絕和變成化石?」這些探討過去發生事物是屬於歷史科學或起源科學(historical or origins science)的範疇。因為歷史是不可能被重複驗證的,所以那些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學者(paleontologists)用不同假設為出發點與模型去推導,就會有相異的結論。

如果一個人用進化論的觀點看歷史,因為沒有當時的見證人或記錄,這種思想觀點就會被用來解釋現存的證據。生物教科書假設,較老的化石會沉積在較底層的沉積岩,年輕的化石則沉積在上層的沉積岩,地球沉積岩有數十億年的歷史,記錄物種出現和進化次序。我們就會用進化論來解釋恐龍了。因而導出恐龍是史前時代(prehistorical age)的動物遠比人類早存在的結論。相信聖經的古生物學者,思想觀點是建立在以聖經為基礎的歷史觀,根據耶和華神啟示所寫成的記錄(聖經)和歷史事件的假設前提,則有一個全然不同的思想方式來解釋同樣的化石證據。經上說在末世必有好譏誚的人隨從自己的私欲,故意拒絕神的話語(彼得後書3:3-7)是「歷史科學」爭議的根源。

 恐龍化石多不勝舉

恐龍化石是目前科學家唯一可以研究恐龍的材料。恐龍化石遺骸多不勝舉,數十億恐龍被掩埋在岩石層,形成範圍廣闊的恐龍化石墓地,遍佈全球五大洲。古生物學家最近在中國蒙古戈壁一處就挖掘了187只鸚鵡嘴恐龍(Psittacosaurus)化石(Tas Walker,2007)。從新墨西哥州延伸到北部的加拿大的莫裡森沉積岩(Morrison formation),覆蓋美國和加拿大西部(超過100萬平方公裡,約70萬平方英裡)。猶他州恐龍國家紀念碑(Dinosaur National Monument)的恐龍化石場已經挖掘出11種不同的恐龍,其中包括迄今發現的一個最大、最完整的巨型阿帕托龍(Apatosaurus)(O’Brien,2012)。美國蒙他拿(Montana)也都有龐大恐龍化石墓地從1平方公裡的骨床可挖出10000具鴨嘴獸恐龍(Oard,1997)。加拿大阿爾伯塔(Alberta,Canada)的恐龍化石場,從一個骨床可以挖出數百只三角龍(Triceratops)(Oard,2002;Thomas,2010)。阿根廷西部巴塔哥尼亞的(Patagonia,Argentina)「大規模恐龍化石墓地」在一個骨床發現7只大型恐龍物種(Mapusaurusroseae)長達12.5米(40英尺),重5噸。所有骨骼保存完好,化石中既沒有疾病的跡象,也沒有氧化腐爛的遺骸。顯示那些生物是被突發災難,被大量的沉積物迅速活埋。

更神奇的是恐龍腳印化石也被發現。在過去的20年裡,遍佈全球1500地區發現恐龍腳印化石(圖1a),包括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英國、中國蒙古戈壁沙漠(Oard,1997;Palazzo,2016)。甚至在靠近北冰洋海岸(Arctic Ocean)的阿拉斯加北坡和孤立的北大西洋斯匹次貝根島(Spitsbergen)都有發現。蒙古戈壁沙漠發現大型蜥腳類恐龍(Sauropods)-鸚鵡嘴恐龍(Parrot lizard)的腳印(Tas Walker,2007;Palazzo,2016)。2018年,一群古生物學家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卡羅奧拉站(Karola Station,Australia)發現大型蜥腳類、獸腳類恐龍(Theropods)足跡(圖1b)。大型恐龍的腳印延伸了40米。這些腳印有將近一米寬。腳印一般不會保存很久,只有經由快速流動的沙石填充,沉積岩一層層的迅速沉積,埋藏才能保存下來。恐龍腳印更出現在多層沉積岩中;意味著這些大型動物的腳印在剛形成的沉積層,在泥漿上留下腳印,隨後另一個新的沉積岩迅速沉積覆蓋上去,填充並再覆蓋腳印。根據進化論認為沉積岩地層間隔數百萬年。這些在相隔幾層沉積岩發現的同種恐龍腳印,如何解釋重複事件在相隔數百萬年同一個地方發生(Palazzo,2016)。

令人驚訝的是,連易碎的恐龍蛋化石目前也發現分佈在全球199個地點,包括北美、南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歐、亞和非洲(Oard,1997)。恐龍蛋是非常脆弱的,破裂後就溶解在地下水中。1920年首先在蒙古發現,1970年在美國蒙大拿發現。研究人員現在幾乎在世界所有大陸都發現了恐龍蛋的遺跡。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暴龍蛋(Trex Eggs)化石的範圍約23000平方英裡,除非是經由快速沉積物掩埋,否則恐龍蛋如何保存(Oard,2016)。

 經典的恐龍溺水死亡姿勢

 近年來陸續在中國遼寧省和加拿大恐龍公園(Alberta, Canada)都發現數萬只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specimen) 化石。這些出土的恐龍都呈現經典的「恐龍死亡姿勢」頭向後仰,頸部拱起,尾巴拉伸,後肢向後翹(圖2a)- 這被稱為角弓反張(angle bow recoil),是由溺水、窒息(asphyxiation)、缺氧引起的肌肉痙攣的表現(Sarfat,2012)。恐龍死亡姿勢也發現在其他種類的恐龍分佈在不同地區,如:鴕龍(Struthiomimus dinosaur) (圖 2b)、始祖鳥(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Sarfati,2012) 、卡馬拉龍(Camarasaurus)(圖 2c)(Robinson,2019)或異龍(Allosaurus)(Silvestru,2012)。大洪水導致火山活動的大幅增加,恐龍被快速活埋, 經典死亡姿勢的普遍性與化石遍佈的的事實和全球性大洪水相吻合。

 

恐龍化石軟組織的發現

古生物學家瑪麗·史懷哲博士(Dr M. Schweitzer)在蒙大拿地獄溪 (Hell Creek,Montana)的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骨中發現有彈性的血管分支和血紅細胞,以及柔軟、有彈性的韌帶。除了軟組織之外,恐龍化石中還能檢測到蛋白質的存在,如膠原蛋白、血紅蛋白、動物蛋白和微血管蛋白 (Schweitzer,2005)。在大型鴨嘴龍(Iguanadon)也發現骨鈣蛋白。近20年來,研究人員也陸續在其他恐龍化石中陸續發現仍存在軟組織,有血管,內有血細胞、血紅蛋白、膠原蛋白、組蛋白和DNA(Catchpoole,2014; Smith,2014)。根據測得的分解速率,即使將它們保存於零度(不考慮恐龍生活的溫暖氣候),這些組織也不可能存留6500萬年而被提取到DNA的片段。通過對骨細胞進行標記,這些蛋白質確實是屬於恐龍而非因細菌汙染。在0℃時DNA穩定保存的上限也只有12.5萬年。10℃下是1.75萬年,20℃下是2500年(Nielsen-Marsh, 2008)。還有報導稱在恐龍骨骼化石中發現了仍然含有放射性碳14,按照碳14的半衰期(5000年),經過幾個半衰期後化石中就不可能探測到任何碳14存留(上限約10萬年)。另一方面利用碳14測年法(C14 dating method)從德克薩斯州到阿拉斯加州的恐龍骨骼檢測結果得到化石的年齡從2.2-3.9萬年不等,遠遠低於6500萬年甚至億萬年的恐龍歷史 (www.dinosaurc14ages.com/carbondating.htm)。

生物死後,細胞一般很快被完全分解,那麼恐龍的「骨細胞」和組成骨細胞的分子是如何經過中生代(進化論者聲稱的恐龍年代)而被保存在骨骼化石中的呢?這些發現從聖經創造論者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某些蛋白質的分解速率與4500年的時間框架(4500年前發生了挪亞全球洪水)相吻合,但與億萬年的時間框架不相符。

聖經創世紀所描述的全球性大洪水較能解釋恐龍化石紀錄的存在。「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創7:19)挪亞時代描述的全球性大洪水曾侵蝕全地,造成大量沉積物,活埋大量的生物。恐龍化石記錄不僅是骨骼,恐龍腳印,甚至恐龍蛋化石遍佈全球。這些證據都顯示「瞬間結凍」的化石形成。恐龍的腳印符合挪亞洪水淹沒全地時,動物逃離的反應。經典的「恐龍溺水死亡姿勢」都指向挪亞洪水淹沒時動物的掙紮。

研究人員發現化石完整保存的必要條件是被快速埋葬及覆蓋。如果沉積物是緩慢和逐漸的覆蓋,則一些軟組織,包括皮膚、肌肉、羽毛的化石特徵將無法保存。只有那些經過快速掩埋的動物化石才能保留這些特徵。這些發現要在進化時間框架內(所謂的億萬年)解釋非常困難。化石中軟組織的發現使用聖經時間框架解釋,較為合理。這些化石都是在《創世記》記載的挪亞洪水中被掩埋的生物,牠們的歷史大約是4500年前。這些事實沒有在博物館或普通科學報導中被宣揚。

化石形成可在一天之內迅速產生

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室控制的溫度與壓力下,可以在一天之內製作蜥蜴的化石,這些實驗結果顛覆一般古生物學家傳統上認為形成化石需要很漫長一段時間的想法。但同樣重要的是,所進行的研究強調了沉積物在化石形成中的重要性(Palaeontology,2018)。一只恐龍死在海底;屍體正等待緩慢和漸進的沉積物埋葬。邏輯告訴我們,在它被埋葬前很長時間意味著屍體可能被移動、清理或腐爛。另外長時間接觸氧氣可能會氧化屍體,不能進行礦化過程。化石化不可能是一個緩慢發生的過程(Nelle,2019)。

聖經有提到恐龍嗎?

 有些人認為「恐龍」這個詞沒有出現聖經譯本,所以聖經就沒有提到過恐龍。英王欽定版聖經(KJV)是在1611年首次翻譯而成的。直到1841年,英國解剖學家及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看到禽龍(Iguanodon)和斑龍(Megalosaur)化石時,就用希臘詞「deinos」(可怕的)及「sauros」(蜥蜴),組合「恐龍」(dinosaur)這個詞,意思是「可怕的蜥蜴」(Grigg,1992)。

聖經中的希伯來文「תַּנִּינִ֖ם」(Taninim),被翻譯成不同的英語單詞:大魚、海怪(sea-monsters海洋爬行動物)、鱷魚(水生爬行動物)、蛇(serpent水生或陸生爬行動物)、龍(海洋爬行動物或恐龍)。‎在創世記1:21「神就造出了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在創世記第一章中,神可能是描述一個他所創造的大海龍(居住在海中的恐龍型動物)。

挪亞大洪水(2345BC)之後700年,神向約伯(1600-1700BC)提到他曾造了這種最大的陸地動物,以此顯明他是一位何等偉大的造物主。這個動物的希伯來文「בְ֭הֵמוֹת」(behemoth;伯40:15),聖經的翻譯者就音譯為「比希模」(KJV,NASB和NIV)。許多聖經注釋書和註腳中認為behemoth「可能是河馬或大象」。「你且觀看河馬;我造你也造牠。牠吃草與牛一樣;牠的氣力在腰間,能力在肚腹的筋上。...牠搖動尾巴如香柏樹...骨頭好像銅管;肢體彷彿鐵棍。神所造的物中為首...河水氾濫,牠不發戰... 」(伯40:15- 24)。這種生物體型與力量,在神所造為首。大象和河馬雖然是龐然大物,並不是神所造的最大陸地動物。聖經描述這個巨獸的尾巴伸展可以像宏偉香柏樹一樣。因此,尾巴應該是強壯又長條的。大象如細繩的尾巴或是河馬的短而厚的尾巴(只有35至50釐米長),與高大香柏樹的描述不能相比。此外,河馬不會伸展尾巴,而是讓它垂下來。(圖 3a)「牠的氣力在腰間,能力在肚腹的筋上 」河馬的腹肌不明顯而且皮厚,不能表現出其腰部的力量和腹部肌肉的強度。河馬大部分時間在水中,似乎不合乎約伯記40:22描述的巨獸棲息在河岸的樹下「蓮葉的陰涼遮蔽牠;溪旁的柳樹環繞牠」。目前沒有還存活的動物接近這樣的描述。如果我們把滅絕的動物考慮在內,食草性恐龍似乎更可能是候選者(Steel,2001;Paul,2010)。根據古生物家重組的恐龍化石,現在已知的蜥腳類恐龍(Sauropod),如腕龍(Brachiosaurus)或梁龍(Diplodocus)較合乎神在約伯記描繪的巨獸behemoth(圖 3b)(Ham,2008;Steel,2001)。腕龍是目前所知最大型的動物,長24米,高 15米,重60-70噸,它的尾巴長度可達近6米,寬度近1.5米。草食性,棲息在水岸旁。在北美洲 (Canada,Wyomin,Utah,Colorado),歐洲(葡萄牙)和非洲(Algeria,Tanzania) 都發現它的足跡(Davis,2008; Hughes and Cosner,2019)。

約伯記41章「你能用魚鉤釣上鱷魚嗎?...牠的氣點著煤炭,有火焰從牠口中發出...」。神向約伯描述了一只巨型的噴火動物,生活在大海中的怪物,牠口中呼出火來。聖經希伯來字「לִוְיָתָ֣ן」(Leviatan;利維坦),在舊約中出現6次,都翻譯為「鱷魚」(crocodile)。以賽亞書27:1「到那日、...刑罰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詩104:26「那裡有船行走,有你所造的鱷魚遊泳在其中」。「牠行的路隨後發光,令人想深淵如同白髮」(約伯記41:32)。當海洋巨物在水中移動時,會閃閃發光,使人們誤以為是白色浪潮。這些圖像反映出類似船隻經過後造成的波浪,而不是鱷魚遊過的小波浪。並且將Leviathan(利維坦)認為是鱷魚也有許多問題。鱷魚是棲息在河流,沼澤和河口的動物,而不是生活在深海和海洋。約伯記41:9「人指望捉拿牠是徒然的;一見牠,豈不喪膽嗎?」鱷魚也不是那麼恐怖、以致於沒有人敢對付牠們,當時埃及人可以捕獵、馴服和殺死鱷魚(Paul,2010)。此外,這種圖像可能不是只表示海洋動物遊泳時留下的波浪,也可能是這種海怪發光的痕跡?這個海怪可能是屬於蛇頸龍(pleosiasaurus)的一種,是大型的肉食性海洋爬行動物。這種「龍」可能是一個約12米長的Sarcosuchus imperator(超級鱷魚),或者是約25米長的Liopleurodon(上龍)、滑齒龍屬(Booker,2005)。儘管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噴火龍,但我們確實知道其他動物會產生熱氣,電流和光。現在已知一種甲蟲(bombardier beetle)會產生爆炸性化學物質混合物,在敵人威脅時高溫的熱毒氣從他的體後的噴嘴放射出來射向侵獵者(McIntosh,2020)。這種大海龍也許也有一個類似爆炸製造機制,使牠成為一只噴火龍。在德國與英國的裡阿斯統(Lias)發現了接近完整的蛇頸龍骨骸,之後陸續在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智利、挪威、中國、摩洛哥也發現這種蛇頸龍化石。

聖經中也提到了一種能飛行的蛇「שָׂרָ֣ף」(saraph)-「火焰的飛龍之地」(以賽亞書30:6)。這裡可能是指能飛行的恐龍,翼龍的一種(pterodactyl),例如無齒翼龍(Pteranodon)、嘴口龍(Rhamphorhynchus)和鳥腳龍(Ornithocheirus) (Ham,2008)。

 恐龍發生什麼事?

 基督徒也可以使用恐龍討論發生在挪亞時代的全球性大洪水。在洪水以前,恐龍自由地生活在全地。但是,因為人的罪惡,神用一個全球性的大洪水毀滅了方舟之外的一切生命。在洪水期間,許多死亡的生物都被埋藏在沉積物中。成為今日科學家所研究的化石。

恐龍與人類生活在一起的證據

洪水之後的一段時間,恐龍和人類曾一起生活過,似乎也有一些目擊證人的記錄,如約伯記40:15-24。除了南極洲之外,每個大陸都有關於恐龍的藝術品:繪畫、浮雕、雕刻等。中國漢代以來的十二生肖由12種動物組成,除了龍外,其他11種動物都很常見。許多與「龍」有關的描述都很符合某些恐龍的特徵。這只是一種巧合還是就是對恐龍的記載?很多人認為龍是不存在的動物,也不像我們今日能看到的動物。2004年,在南達科他州發現了一種新型恐龍 - 龍王龍(Dracorex Hogwarts)。化石經過重建(圖4a),它的身體與我們傳統所說的龍非常相似,它的頭骨覆蓋著突刺和角。顯著特徵使得龍傳說和真正的恐龍之間的關聯更加真實(Fangrad,2007)。例如威爾士軍旗(Welsh flag)就是一只龍(圖 4b)(Hughes and Cosner,2019)。

 

事實上,世界各地有許多關於龍的傳說,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傳說是古巴比倫史詩所描述的英雄吉爾伽美什(Gilgamesh),他在香柏木林殺死了一只叫做Khumbaba的巨型爬蟲生物。在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伊拉克)的烏魯克(Uruk),發現了一個刻有奇特動物的圓柱印璽(1960-1870BC;圖5a),與今日恐龍化石重建比對,非常精確的描繪一種長頸龍(Tanystropheus;圖5b)。我們所知的重建化石在「恐龍」這個詞發明之前要製作如此精確的圖畫, 牠一定是當時就非常普遍存在的恐龍(Statham,2012)。英國聖公會主教貝爾(西元1496),在卡萊爾大教堂的墳墓覆蓋著青銅雕刻的龍(Harwood 2014)。

在中國,龍是國家象徵及王族徽章。紅山文化(Hongshan culture)是從內蒙古到遼寧新石器時期2000-3000BC的文化。該文化最早於1908年由日本考古學者所發現。在紅山文化時期雕刻了各種動物包括尖角龍(centrosaurus; 圖6a)與原角龍(protoceratops)玉石。角龍的短褶皺的特徵被準確的雕刻在玉石,與出土的角龍重建的化石模型一樣(圖6b)。另外,1975年從中國河南三門峽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個東周時期(300 BC)青銅鑄成、黃金鑲嵌的酒杯。酒杯的四側雕有四只動物,栩栩如生,很容易識別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卡馬拉龍(Camarasaurus)。圓潤的頭,長瘦的脖子,粗粗的腿,尾巴伸出來的樣子與出土的卡馬拉龍化石很像。中國人在2400年前怎麼知道卡馬拉龍的樣子而將牠鑄造出來?同時期其他青銅器的動物如象、牛、犀牛、老虎牠們的比例與描繪準確,藝術家遠在恐龍化石土之前一定非常瞭解這些動物長相而雕出的(Robinson,2019)。

距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柬埔寨吳哥窟的一間古寺,裝飾於圓柱的動物浮雕(圖7a),連小朋友一眼就看出是劍龍 (Stegosaurus;圖7b)。相信進化論的古生物學家則說劍龍是早在人類出現以前在幾千萬年前就已經是絕種的動物。八百年以前並沒有古生物學教科書可以告訴古代的雕刻家從劍龍的化石所重建出來的劍龍模樣(Catchpoole,2007)。大量證據顯示人類與各種恐龍生活在一起,並描繪了各種恐龍栩栩如生(Catchpoole,2007;Statham,2012;Robison,2019)。顯然,進化論的歷史是錯的。相反地,恐龍曾經和人類同時存在過。

  

恐龍是基督徒傳福音的工具

科學家只能對恐龍化石進行研究,既然化石是已死生物的骨骼,那麼基督徒就可以使用恐龍解釋死亡的起源。神創造萬物以後,包括恐龍在內,他說自己所造的都「甚好」(創1:31)。直到亞當違背神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死亡(與神隔絕)進入了世界。亞當違背神的命令,神就咒詛一切受造之物(創3:14-19)。羅馬書8:22說「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受造之物在咒詛之下,死亡影響到每一個受造物。

基督徒也可以使用恐龍討論發生在挪亞時代的全球性大洪水。因為人的罪惡又不肯悔改,神用一個全球性的大洪水毀滅了方舟之外的一切生命。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來,把一切沒有進去方舟的生物全都滅絕(路17:26-27)。在洪水期間,許多死亡的動物都被埋藏在沉積物中,成為我們今日科學家所研究的化石包括恐龍。進化論教導恐龍遠在數千萬年前存在、生活且死亡於地球的歷史遠比人纇歷史早,稱之為「史前時代」(prehistorical age)。恐龍的化石記錄記載了死亡、疾病、與痛苦的歷史。如果相信化石層有數百萬年的時間,那麼就表示接受死亡、流血、疾病和苦難發生在亞當犯罪之前。但是,聖經清楚幫助,「死亡、流血、疾病、和苦難是人類始祖亞當犯罪的結局」。

結論

恐龍為何滅絕是世俗科學界的一大謎題。如果人們相信真實的見證人在聖經中寫下的歷史記載,就不再是個謎了。聖經中的記載如下:陸地動物(包括恐龍)和人都是在約6000年前的創造周第六日被創造的。水生恐龍如蛇頸龍 (Plesiosaurs)與飛行動物如翼龍(Pterosaurs)在第五日被造。亞當犯罪,將死亡、疾病、痛苦和兇殺帶入世界。此後的1656年左右,發生了一場全球性大洪水(Global Flood),毀滅了所有沒上方舟的陸地動物。不計其數的動物被快速活埋,形成化石,恐龍化石是其中之一。每一類別的動物包括恐龍,挪亞都帶了一對(潔淨的動物帶了七對),進入方舟。所以洪水之後一段時間,恐龍和人類還一起生活過,聖經有一些目擊證人的記錄,如約伯記40:15-28,而且世界各處都有關於龍的傳說與多種恐龍相關的藝術品。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與其他物種滅絕類似,是由氣候變化(其中有冰河期)、食物短缺、棲息環境被破壞、人類的獵捕等因素所致(Davis,2008)。恐龍是否全部滅絕還有待觀察。雖然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可能有人偶爾看到過恐龍,例如有報導在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安邦吉島(Ambungi Island)有人偶爾看到過恐龍,但須經確切證實(Catchpool,2000)。

恐龍和恐龍所帶出的創造、人的罪、死亡、洪水和冰河時代的信息,證明聖經歷史記載的真實性,也是基督徒向非信徒分享福音的一個很好的工具。當非基督徒聽到恐龍合乎聖經的解釋時,恐龍就能成為分享救恩的工具,完成基督升天前交給每位基督徒的大使命,帶領萬國、萬民得救,成為主的門徒。

財政收支簡報

【01/01/2020 – 05/31/2020】

  收入

奉獻$28,872
Love Funds$25,001
院本部學費$91,310
海外分院學費$13,029
函授及網路課程$4,684
以色列進修團$1,450
猶太古史記$1,105
政府資助$33,642
其他$5,311
notshown notshown
總收入$204,404

  支出

行政費$8,024
Love Funds$17,000
院本部老師鐘點費$11,122
海外分院費用$3,269
薪金福利$129,409
以色列進修團$112,169
助學金/指定奉獻$5,600
其他$2,855
were2
3rewrer3r2
總支出$289,448

2020年秋季課程表及報名須知

  • 請於上課前填寫表格、完成選課與繳費手續,本院不開放課程試聽,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 修讀學分每學分$150,旁聽每學分$75,首次報名請繳報名費$50。註冊時請一併繳納學生會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