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

Font size: +

忙碌的意義

傳道書 4:4-12

各位弟兄姐妹大家平安,隨著美國的疫情逐漸穩定下來,大家的生活可能也愈來愈忙碌。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是為什麼而勞碌?我們勞碌的目的是什麼?在我們付出許多的時間和精力後,我們勞碌的結果是什麼?而這一切又有何意義?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從傳道書的這段經文一同來探討的。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傳道書的背景:傳道書裡有兩種聲音,一個是本書的編者,他在開頭和結尾,以第三人稱稱呼傳道者,介紹並總結傳道者的觀點。另外一個是傳道者的聲音,中間大部分的內容他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解。傳道者的身份為,大衛的後代,耶路撒冷的王,在傳統認為是所羅門王,但是聖經學者的研究認為還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傳道書不斷不斷不斷的重複一個主題,那就是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一切都是捕風。當我們用人有限的智慧去觀察日光之下的一切時,我們會發現人生的意義彷彿虛渺的肥皂泡泡一樣,當我們試圖抓住時卻什麼也抓不到。因為當我們從人的邏輯和理性為出發點,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省察人生的意義,都會走到虛空的結局。當我們隨著傳道者試過各種方法,走遍各條道路都發現行不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到只有在神那裡我們才能找到人生意義的唯一出路。在這段經文裡,傳道者從他所觀察到的幾個案例中來探討著勞碌的意義,並整理出三個重點。

1.為攀比而勞碌的虛空

2.為自己而勞碌的虛空

3.為群體而勞碌的美好

I.為攀比而勞碌的虛空(v4-6)

4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5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6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在這邊第四節中文和合本有個翻譯問題,第四節中文和合本翻譯成:「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這有點奇怪,為什麼被人嫉妒是虛空呢?但其實原文要表達的意思跟和合本的翻譯不大一樣。原文其實可以翻成:「我又查看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這是因為人彼此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道者觀察到有些人很辛苦的勞碌,但他們勞碌的原因是出於嫉妒。因為看到鄰舍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所以更加辛勞的工作,為要超越他人。他們的動力是出於攀比的心態。作者如果是所羅門的話,他很清楚這種勞碌終將帶來的虛空。因為他知道,即使一個人不斷的往上爬,最終像他一樣擁有超越世人的財富,他的心依然不會滿足的。

在第五節講到的另外一種極端:「v5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這是一個很形象的描述。一個愚昧人,抱著自己的手,什麼也不做,那很自然的他什麼也得不到,最後只能自己吃自己。為著與人攀比,不斷的往上爬,這種出於嫉妒的勞碌,到頭來只是一場空。但是另外一種極端,不僅是不勞碌,反倒是什麼也不做,過著懶散耍廢的生活,這樣的人是走在愚昧的道路上,導致自己挨餓,最終將自取滅亡。在過度的勞碌和過度的懶散之間取得平衡。v6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道者看見與其不停的勞碌,盡其所能地去抓,去擁有卻不能享受所得到的,那倒不如為著自己所需要的勞碌,得到夠用的就懂得知足,享受平靜安穩的生活,而不是在忙碌中虛度光陰。積極上進的心並沒有什麼不對,有時偷懶閒下來也不是問題。重點是不要走向極端。不要讓工作成為心中的偶像而成為工作狂,也不要讓安逸成為心中的偶像而無所事事。。要學習適當的勞碌並享受神所賜的生命。

這對於我們有何意義?我們常會落入與他人比較的陷阱。我們什麼都可以跟人比較:成績,外貌,事業,才能,薪水,財富,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等等。當我們看到他人比自己好的時候:憤恨不平,覺得對方憑什麼,會不太高興。而看到自己比他人好的時候,會感覺沾沾自喜,甚至心裡暗自希望見到他人失敗。這帶來的影響就是我們會由身邊的人來決定自己的價值和身份。在中國傳統家庭聚會時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在你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你的叔叔阿姨們都會拿你跟他人比較,會問你一些問題像是:你在學校學習怎麼樣啊?你考上了哪所大學啊?你做什麼工作,薪水是多少啊?買房子了嗎?你有沒有女朋友啊,要不要阿姨幫你介紹啊?你們有小孩了嗎?他的學習怎麼樣呢?這些問題好像在試圖用這些指標來作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似乎如果你沒達到這些標準,你就會被定罪一樣。)

曾經有一個十七歲中國女學生,他的父母重男親女,時常的慣著弟弟,但自己卻好像怎麼做都不能讓父母滿意。與弟弟相較之下,他感覺自己是沒有價值,沒人愛的。最後他實在受不了,準備了遺書,並為了避免妹妹經歷他所受的痛苦,帶著十歲的妹妹一起投河自盡,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在他的遺書中寫著:“爸爸媽媽,從小學到高中,我不是很懂事,我覺得我配不上做你的孩子。你們一直責怪我,我做什麼都錯,我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欺騙你們兩個,從現在起,就當從來沒有我這個女兒。”這個孩子因為錯誤地與他人比較,否定自己與妹妹的價值,走向了絕路。各位弟兄姐妹,不要掉入比較的陷阱裡面,不要透過與他人的比較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面對人生三種不同的姿態:第一種,抱著手,吃自己的肉:不只不在乎他人,而是什麼都不在乎,什麼也不做,只等待天上掉下餡餅,浪費自己的生命。第二種,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兩隻手緊緊抓著,出於攀比的心態想要抓得比別人多,卻只是徒增自己的壓力和擔憂,最後會發現這只是虛空。第三種,滿了一把,得享安靜:這樣的人明白抓的更多不代表享用得更多。空出一隻手來領受神所賞賜的,也能獻上給予神的。心理得著滿足與平安,是放鬆的。

我們要在在生活中尋找平衡,油門與煞車一起配合才能讓我們到達想去的地方。神最終所看重的不是你擁有多少東西,而是你如何善用神所交託給你的禮物。在傳道者見到為攀比而勞碌的虛空後,他又觀察到了另外一種虛空的案例。

II. 為自己而勞碌的虛空(v7-8)

7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8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

傳道者在此又見到一個人。他孤單一人,沒有兄弟也沒有後代。他所做的一切就單單為了自己。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依然勞碌不息,雖然他所得到的財富遠遠超過他所需要的,他還是持續勞碌,繼續積攢財富,還捨不得花,刻苦自己,作一個守財奴。他已經不再是做金錢的主人,而是做金錢的奴隸。他已經不知道他勞勞碌碌,刻苦自己到底是為誰,經過這一切的勞碌,他依然不得滿足。對於傳道者來說,這樣為自己的勞碌也是虛空。

這對我們的意義為何?這段經文所針對的對象不只是那些沒有後代沒有家人的人。不是要勸單身的弟兄姊妹趕快結婚,因為在此處所描述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家庭裡面。當一個人一心一意的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斷的忙碌著以至於忽略了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即使他能賺取許多的財富,他的生活依然是空虛的,是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填補的。我們有時候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忽略了很多重要的關係。對於我們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我們總是告訴自己,等我有空的時候再去關心他,等我有時間的時候就可以陪伴他了。常常這樣一等,就錯過了。

狄更斯從寫過一本很出名的文學作品叫「聖誕頌歌」,有些中文翻譯為小氣財神。書中的主角史古基是個標準的守財奴,在他的合作夥伴過世後,他擁有很多的財富,卻非常小氣,不願與任何人分享,也嚴苛的對待自己的員工,在寒冷的冬天為了省錢不願意開暖氣給員工使用。書上是這麼形容他的:“他刻薄的像一塊堅硬無比的打火石,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激起他一絲絲仁慈的火花;他總是神秘兮兮的,不跟任何人來往,就像一隻躲在殼裡不肯出來的牡蠣一樣孤僻。”在聖誕夜的晚上,三個聖誕幽靈依序地拜訪他,分別帶著他參觀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幫助他省視自己的一生,了解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最後未來的聖誕幽靈使他看到自己在某個聖誕節孤零零的死去,沒有任何的朋友親人為他流淚,反倒有人為他的死而感到高興。他一生辛勞所累積的財富,到最終的時候,只剩一塊墓碑。看到如此光景的史古基終於醒悟過來,知道他不可再這樣繼續下去。命運給予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在聖誕節早晨,他醒了過來,並且痛改前非,不再是那位一毛不拔吝嗇的守財奴了,而是慷慨大方樂意助人的大好人。透過給予,他反而得到了更多。

當有天我們走到人生最終站的時候,你會希望那是一個怎麼樣的結局?如果我們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天,你會如何利用你那僅有的時間?我相信一定會希望有你愛的人陪伴在身邊。但是我們不需要等到那個時候才想起這些重要的人,愛要及時,不然會愛得太遲。我那天講章寫到這的時候馬上打電話給我爸爸和姊姊,讓他們知道我對他們的關心。不要讓忙碌成為我們不付出愛的藉口。不要只知道為自己勞碌而忽略了愛的重要。傳道書整體來說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挺負面的,都在談論人生虛空的一些層面,包括為著攀比或是為了自己而勞碌其實都是挺虛空的,但接下來的內容卻比較正面,為群體而勞碌的美好。

III.為群體而勞碌的美好:(v9-12)

9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10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11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12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傳道者的論點是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並且他提出了幾個理由來支持他的論點:1.工作上能有更好的果效(v9),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兩個人一起同心協力的合作能達到比一人勞碌更多的成果。2.跌倒時可以彼此扶持(v10)。古代的路非常難走,很多高低不平的坑洞,石頭讓人容易跌倒。一個人如果單獨旅行在路上,如果跌倒受傷了,無人幫助,他很可能死在路上。但有同伴時,就可以彼此扶持直到抵達目的地。3.可以互相取暖(v11),在長途的旅程中,有時必須露宿野地,在寒冷的夜裡,如果單獨一人在野外睡覺可能會受凍,但兩人一起就能暖活。4.能夠一同抵擋敵人(v12),在旅行的路上,很常會遇見強盜,野獸或其他的危險。在這樣的時候,有兩個人或是更多人組成的團體,更能有力的抵擋敵人的攻擊。團結力量大的道理我們都懂,一匹狼跟老虎單挑必敗無疑,但一整個狼群團結在一起的時候能勝過比老虎更強大的敵人。

這對我們有何意義?在理想中的世界,兩個人應該比一個人好,但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卻常看到有不少兩個人比一個人慘的例子。神創造我們的時候,原先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在群體裡面經歷愛的關係來生活。但隨著罪進入了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開始破裂。夫妻相互指責,哥哥嫉妒弟弟引發兇殺案,兒子欺騙父親換取祝福。從家庭到國家,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爭執,並且彼此傷害,罪使人離神原先的藍圖越來越遠。即使在教會裡面,人與人之間也會產生各種的矛盾跟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TimKeller曾說過,「教會不是聖人的展覽館,而更像是罪人的醫院。」教會可以是個使人得醫治的地方,但前提是我們需要願意被醫治,願意尋求幫助。沒有一個教會是完美的,因為我們都是不完全的罪人。因此就像在任何的群體一樣,當我們放下防備去愛的時候,我們需要冒著被傷害的風險。

C.S.Lewis曾說過:「付出愛,便不要怕受傷害。不管愛的是什麼,心必然會受到折磨,甚至被打碎。如果心要保持完整,便不可對任何人付出,甚至動物也不行。用許多嗜好及享受,小心翼翼地將它包藏起來,免得任何感情牽連;用自私的骨灰罈或棺材,緊緊將心鎖住。在那罈中,雖然安全,黑暗,寂靜,真空,心卻會變質。它雖然免於碎裂,卻會變得堅硬不破,麻木不仁,不可救藥。付出愛,便不要怕受傷害。」當我們選擇愛的時候,我們會有被傷害的風險,但當我們拒絕愛的時候,我們會承擔更大的風險。但是光靠著我們自己的話,我們依然不容易冒著風險去付出我們的愛,因此我們需要回到基督的福音。

耶穌基督為了愛我們的緣故,他選擇讓自己受到世上最深的傷害。他原本坐在高天的寶座,超越所有一切的權勢,但他卻願意取了人的樣式,在十字架上,經歷與神隔絕的痛苦,為了我們的罪付上代價,使我們罪得赦免,能夠重新與神和好。基督的愛在十架上向我們彰顯了。當我們接受基督做我們的救主,並生命的主時,我們這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什麼遭遇,耶穌基督都會與我們同在,陪伴著我們。在我們勞碌時,他讓我們的勞碌有美好的果效。在我們跌倒時,他用他的愛與恩典重新扶持我們。在我們感到孤單時,他給予我們溫暖,在面對魔鬼的攻擊時,他給予我們力量去勝過。也因為基督的愛和同在,使我們可以不怕受傷害,而勇敢的去愛。能夠在教會群體中,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學習接受愛,並且付出愛。但是不得不說,這一年多的疫情對於我們的教會生活有很嚴重的影響。在疫情期間,我們可能逐漸習慣了線上聚會的生活。線上聚會的優點是方便,舒適。可以不用早起等搭公車或找停車位。可以穿著睡衣,躺在沙發上,就可以參加主日崇拜。但是缺點卻是,無法有面對面的交流。無法讓人知道你的近況,你也不知道他人的處境,無法按造神的心意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而且很有可能有些人停止了聚會也沒人發現。最重要的重點其實不是在哪裡參與聚會,而是你有沒有與基督的肢體建立關係,彼此連結,彼此代禱。

神為什麼要我們在教會群體裡面呢?教會群體幫助我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更願意為他人著想。讓我們在群體當中經歷改變,透過他人的幫助,得以使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教會群體能幫助我們不在黑暗中躲藏,而能在光明中成長。前幾年過世的著名基督教護教學家RaviZechariah最近爆發多例的性醜聞。這些東西一直都在暗處裡面沒人知道,甚至到他過世時都沒人發現。他雖然有很豐富的神學知識,但他缺乏能在他跌倒時扶持他的教會肢體,以至於走到這樣的結局。無論是牧者,傳道,或是平信徒,我們都需要在教會的群體裡面來幫助我們行在光明中。

神透過群體使我們在苦難當中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有人願意聽你傾訴,願意與你分擔你的重擔,可以陪伴你一起渡過艱難的時刻。標竿人生作者華里克牧師分享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的兒子Matthew從小到大一直都有很嚴重的憂鬱症。但他依然很愛主,很愛他的家人,也帶領了很多人信主,只是他一直無法擺脫憂鬱症的痛苦。有一天,Matthew跟往常一樣到華里克牧師家吃飯,一起打電動,在他離開前他告訴他的爸爸,“我累了”然後就走了。之後,他們一直聯繫不上Matthew,到了他家門口也沒有人回應。華里克牧師,師母在車道上等待警察破門而入,他們知道他們一直以來所擔心的惡夢恐怕成真了。他們的寶貴兒子拿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警察將Matthew的遺體裝在屍體袋裡運出來。牧師在車裡淚流不止,他看著他妻子的項鍊,上面寫著ChooseJoy(選擇喜樂),他心裡問,“當你的心破碎成上百萬片的碎片時,你要怎麼選擇喜樂?”當他的小組得知消息時,好幾對夫婦立馬趕到。他們什麼也沒說,就只是緊緊的擁抱華里克夫婦,陪伴他們。愈深的痛苦,就要用愈少的言語。在如此的悲痛裡面,沒有任何的話語能減輕他們的痛苦。但是安靜的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神透過群體來給予他們安慰。

好幾位名牧師在他們最艱難的時候也出手相助,輪流在華里克牧師的教會講道,給予他十幾週的時間來處理喪子的情緒。這段期間有來自各地上萬封的慰問信寄給他們,其中有不少重要的政治人物和出名的明星,但其中最帶給他安慰的是那些由他兒子Matthew帶領信主的那些人所寫給他的。他們在信種感謝Matthew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並且因著他的兒子,他的生命被改變。在群體的幫助下,華里克牧師走出悲痛,並且神使他開展新的事工。有許多基督徒的家人患有憂慮症的會來找他尋求幫助,因為他能深深體會他們的心情與掙扎。神能在群體中幫助我們,也能使我們在群體中給予幫助,彰顯神的榮耀。

各位弟兄姐妹,你會選擇過怎樣的教會生活呢?第一種選擇。每週只要一天在家上網看聚會視頻,然後用網路轉帳奉獻就好。不跟教會的成員有任何往來,也不為教會或是他人的事情代禱,只關心自己的事就好。這樣做或許比較輕鬆,也不用擔心會跟人有衝突,但我保證這對你的信仰不會有太大幫助,那就像買了迪士尼樂園的門票然後只在門口拍照一樣。

第二種選擇,無論回到教會參與實體聚會,或是因某些原因只能參與線上聚會,都要找機會連結於基督的肢體。可能是透過參與小組,或是透過參與週二的禱告會,或是主動關心你所認識的弟兄姊妹,彼此分享,彼此代禱。你會發現,在你遇到人生風暴的時候,會有一群人在你背後支持你,而在他人的患難中,你也會成為他人的幫助。而我們正是為此而被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