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平安!今天我們看的經文是加拉太書2:11-19。我要講的題目是「按真理責備」。我們今天所看的經文是保羅按真理責備彼得。我覺得今日教會最需要的是按真理來行事。而往往以真理去「責備」或者說「指正」是人們最不想作的。因為「責備」或「指正」都不會討好人。因此許多教會在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問題,然而許多時候,你會發現教會缺少了屬靈的氣氛和深度,因為大家都不願意講真理的話。也許有基督徒本身是很明白真理的,但是因為害怕而對「行」和「說」還是有所保留。當然這不是指基督徒就憑這個來隨便說。按自己意思而亂說是絕對不被鼓勵的。除非你是按真理行事的人,要不然「指正」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看見初期的教會非常的復興,基督徒在當時的人口中是少得可憐。現今的教會卻到處都是,特別在美國。基督徒在美國佔了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為甚麼初期教會與今天的教會有著這麼大的差別?初期教會的信徒不是隨便的做一個基督徒。因為當他們信了主以後,要面對許多的挑戰。既然是跟隨主的人,他們堅持行在真理當中。今天有多少基督徒肯為真理去犧牲?不要說犧牲,有些基督徒連在朋友面前吃餐之時都不敢禱告謝飯。這是你嗎?
(加2:11)「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我們要注意,「因他有可責之處」這句話。保羅為甚麼當時要公開抵擋彼得。我深信保羅本身應該是很尊敬彼得這位大使徒。我對這方面一點懷疑都沒有,而且我也相信他們是彼此同心與接納的同工。但是這是有關公開在信徒面前的教導與見証的問題。如果保羅看見彼得在真理上作得不對,而自己當沒看見,不說任何對的話,這對教會與信徒將產生何等負面的影響。
保羅曾寫信給提摩太,就是提前,提後。雖然看起來像寫給提摩太個人的。但是保羅的目的卻是要提摩太將書信在眾人面前宣讀出來。因其中是關乎全教會的真理。同樣的,保羅在真理上責備彼得,也是為教會和所有信徒的好處。要教會得以健康和得到造就。
我們看兩節經文,一處在以賽亞書30:8;10, 一處在以西結書3:16,17。賽30:8「現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刻在版上,寫在書上,以便傳留後世,直到永永遠遠,因為他們是悖逆的百姓,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的兒女。」我們從舊約可以看見,神差遣先知以真理來告訴衪的兒女,當時有先知以賽亞被神差遣去向百姓說話。以賽亞書30:8 節,就是先知被神差遣,衪按真理說話。到了以賽亞書30:10節就把當時的百姓屬靈光景指出來,「他們對先見說,不要向我們講正直的話,要向我們說柔和的話,言虛幻的事。」這是當時百姓的光景。因他們不聰神的話,故神就差先知必須按真理指出他們的錯來。以西結書3:16,17節,神設立以西結去向百姓說責備的話,說「過了七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阿,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這表示神需要有人替衪講真理的話。換句話來說,只有按真理(而不是人的意見),(或個人的意思)去替神說話,就在神面前蒙神使用。
今天缺少人講正直真理的言語。在耶利米先知的時代,神要耶利米去向以色列百姓說話。當時百姓只想聽甚麼呢?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是沒有平安!今天情形怎麼樣呢?今天美國不少的教會已經失去了屬靈的真理。許多教會包容罪惡,我1982年的夏天到了美國加州唸神學院。那是多少年前?我其中一位老師跟我們學生說,他接到一個華人教會的邀請講培靈會。這教會請他去講道還特別寫信告訴他。謝謝你來我們教會講道,但請你講的時候,在信息中不要用罪這個字,都請你用軟弱來代替。因為很多人不喜歡聽罪這個字。這發生甚麼?這是按真理行的教會嗎?
而對我們所謂保守的教會,其實也是有許多問題。有些教會陷入權力鬥爭之中。信徒跟信徒之間不講真正屬靈的話。我可以列出許許多多的例子,而這些例子是常常在教會中發生的。多少時候,我們聽到有弟兄姊妹作不會真理的事,我們不敢說。我們看見弟兄姊妹在生活中不誠實,我們不願意指出錯誤。甚至把關係放在真理之上。這是教會不能被神悅納的信號。好像彼拉多問耶穌一樣,「真理是甚麼?」彼拉多 多希望耶穌說出一句「我不是彌賽亞王,我不是猶太人的王。」他就可以釋放他。今天基督徒遇到的挑戰正如基督面對彼拉多的審問,「真理是甚麼?」
前面加拉太書2章11-19節記載,保羅為了彼得一個動作而當面反對他,或許我們會覺得保羅有點小題大作。也許我們會想:「他在做甚麼?」為甚麼小小的事情會惹出這麼大的風波?也許發生在今天的教會根本沒有人會有甚麼反應!
保羅是憑甚麼責備彼得呢?正如前面說的,保羅應該和彼得有好的關係。但關係不能超過真理。照道理來說,彼得比保羅先做使徒,並且彼得是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彼得出來事奉,保羅還不知道在那裡呢?但是,從真理的角度來看,保羅與彼得在地位上並沒有階級的分別。從真理來看他們互相應當彼此敬重,大家都應以真理為絕對的權威。今天有很多教會講究制度和組織。但問題是,制度和組織也必須以真理為最高的權威,不是建立在人認為的基礎上。究竟彼得在真理上出了甚麼問題?這段事情的背景可以參考使徒行傳15章「有關保羅去耶路撒冷一共有好幾次,不少人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說這是第2次,當時耶路撒冷遇饑荒(徒11:27-30),第3次是耶路撒冷開大會(徒15章),還有後面的兩次。」從加拉太書2:1-2節,保羅是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並帶著提多。從第2節可以知道保羅是「奉啟示上去」,就是指申辦外邦人不需要守割禮這事。跟著彼得少去敘利亞的安提阿。故此加拉太書2:1-10節是與耶路撒冷大會有關連。而加拉太書的這段插曲並沒有寫在使徒行傳中。保羅是受聖靈感動把這一段寫在加拉太書中。神在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心意要教會知道,因為神要教會走在真理的道路上面。
這一段的背景,應該是起初彼得是按真理行事,只要是信主的人他都跟他們一起交通,用飯,那時候他非常的享受,他跟他們有團契,不分彼此。彼得看這些外邦人與猶太人一樣。都是在屬靈的大家庭中不分彼此。(其實彼得在更早的時候,神給他啟示。彼得曾去到外邦人哥尼流家中去傳福音)。但現在正在他與外邦人相交,結果雅各來的猶太信徒也到了。雅各是非常猶太化的基督徒,因此從他那裡來的基督徒也都是非常猶太化的。當彼得看見他們來了,他害怕起來,假裝沒朕和外邦信徒一起吃飯,而且跑到猶太人群中,保羅當時看見就立刻當面的責備他。
保羅的責備有甚麼根據呢?我們應當在怎麼樣的情況底下用真理來責備呢?我們絕不要隨便指責人,除非是站在真理上。
「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 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
加拉太書2:14節說:「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另外在加拉太書2:13節提到彼得「裝假」,表示彼得良心已經告訴他這樣作不對,但他還是作了。當彼得這樣作的時候,就表示他所信的和他所行的很不一致,他講的和他做的完全不相合。今天有些基督徒口裡講一套,但作卻是另外一套。口裡說基督徒應有好的見証,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卻一塌糊塗。這叫作心口不一。我相信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的良心有聖靈居住,因此我們的心會告訴我們甚麼是對的,甚麼是不對的。甚麼是應當作的,甚麼是不應當作的。我們的心一有責備,我們就應當不要去作。但問題是,我們常常心中有了責備,我們還是去作。不單去作,還要說我作得對,這是不是今日基督徒的問題?某一個教會裡有一位信徒很喜歡挑別人的毛病,不單只挑別人毛病,而且喜歡批評教會。但他都是用轉彎抹角的方式去講。有一次,他打電話給牧師,問牧師是否每一個信徒都應該把教會當作自己的家?他講了許多冠冕堂皇的話,其實他是別有用心。他是有自己的目的(今天有一些人,表面上可能講一大套,但他裡面卻另有一樣事要各訴你。)這牧師一直還不知道他到底在說甚麼,最後他才說到「為甚麼這個人在教會怎樣怎樣,那個人在教會怎樣怎樣?」原來他說來說去是這個用意。他真正的目的是跟牧師打小報告!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在教會裡,要心口一致,不是是而又非!
一個分別為聖的基督徒,就像保羅一樣厭惡心口不一,因為心口不一使人「裝假」。如果當時保羅不對付這種錯誤,教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興旺。為甚麼保羅立刻指出彼得的錯誤,加拉太書2:12節說,保羅當面抵擋彼得,可能我們會覺得保羅做得太過份,為甚麼他要這樣作?原文「抵擋」翻譯應該是「反對」。所以這裡經文是「保羅當面反對彼得。」因為彼得的行為有「感染力」。13節告訴我們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連自己的同工巴拿巴也跟著他裝假。我們就看見彼得所作的有多大的影響力。保羅在哥林多前書5章用麵酵來形容哥林多教會的罪惡,雖然是一點點,但卻使整團都發起來。心口不一,可以使教會表面化,使教會失去屬靈的實際。
在怎麼樣的情況中必須以真理來責備呢?當「信心行事」受挑戰的時候(加2:15,16)「我們這生來的猶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在此處「行律法稱義」是指「憑眼見不憑信心」,也是「憑血氣不憑聖靈」,更是「憑人的功勞,而不是憑神的帶領。」
不憑信心行事的基礎乃是靠人自己來誇口。一個基督徒若行事是憑眼見而不是憑信心就會在真道上走歪路。這就是為甚麼有許多基督徒當遇見工作上的問題,生活上的困難或病痛等,他會離開故會,甚至離開基督徒真理的道路。因為他們是靠自己不是信靠神。
信心行事如同甚麼呢?我看見過有人爬山,他把繩子先拋到上面並且很牢靠的抓住一個地方,也許是大石頭縫。他只要沿著這條繩子爬上去,就不會有錯。信心行事就如同緊跟著這條繩子,不偏左右的信靠神。用信心倚靠神就是如此。
我們無法憑著自己有甚麼好處,而是相信神是信實的,信靠衪倚靠衪就可以得福。「因信稱義」就是建立在這個觀念上面。基督徒甚麼時候失去信心,這條路就必定會走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