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們先一起來禱告、、
今天的主日是我們教會一年一次的主日學推廣日,我先問一下,你們知道教會現在正在開設的主日學課程是甚麽嗎?《基督生平》,那你知道開設主日學的目的是甚麽嗎?可能我們當中有一些弟兄姐妹會認爲主日學沒有那麽重要,或是認爲主日學與查經、聼講道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有聼道或是有查經就好了。我認爲這都是對【主日學】的概念沒有很清楚認識所造成的結果,當然這三者最核心的基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神的話語,但是這三者的側重點則是完全不同的。【主日學】的目的是爲了鼓勵與引導弟兄姐妹在神的話語上通过一系列深入以及有系統地学习,從而打好聖經真道的根基。所以今天的主日既然是推廣主日學,那麽今天我要講信息的方式也會有一點的不一樣,我會帶大家先從一個大的框架入手,先讓大家看到一幅整體的圖畫,然後我們再進入到經文的部分,看看保羅要對當時的讀者説些甚麽,然後我們會從中帶出屬靈的原則,最後應用在我們的靈命成長中。
盼望通過今天的信息,神在我們每一位弟兄姐妹的心中動工,讓我們都能重視【主日學】,並且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主日學】課程的學習中。
我今天要分享的題目是《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經文是在《腓立比書》2:1-11節。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段的經文在上下文中所處的位置。照著《腓立比書》的分段來看1:27節—2:18節為一段,而保羅在這一段要表達的内容就是:【爲了福音站立得穩,彼此合一,作神見證】
我們來看一下這一段的結構,在這一段當中你會看到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有四方面的呼籲:
一,1:27-30【保羅呼籲教會的信徒們,在面對“敵人”時候,要站立得穩。】
a) 1:27呼籲的基礎【行事爲人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活出天國公民的生活)】
b) 1:28面對敵人時【在同一位聖靈中站穩得穩,齊心努力】
c) 1:29-30面對苦難時【明白苦難的意義】
二,2:1-4【保羅呼籲教會的信徒們,在面對彼此的時候,要存謙卑的心,彼此合一】
a) 2:1呼籲的基礎【共同擁有經歷三一真神的經驗:基督、神、聖靈】
b)2:2 團契的生活【意念相同、愛心相同】
c)2:3-4面對彼此【展現美德:合一與謙卑】
三,2:5-11【保羅呼籲教會的信徒們,在面對基督的時候,要有基督的心】
a) 2:5呼籲的基礎【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b) 2:6-7基督的心【神性:放下自己的權力、成爲人的樣式】
c) 2:8基督的心【人性:存心順服,死在十字架上】
d) 2:9-11基督的高升【地位與榮耀】
四,2:12-18【保羅最後的呼籲:在面對自己與世界的時候,要順服與作見證】
a) 2:12-13面對自己【順服與救恩】
b) 2:14-18面對世界【作神的見證】
從以上的這個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保羅在第一方面與第二的方面的呼籲,實際上是爲了要把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們引向第三個方面【有基督的心】,而當他們有了基督的心之後,所帶出來的就是他們可以正確的面對自己與面對世界。所以,我們可以說保羅在第三方面的呼籲【有基督的心】是其它幾個方面呼籲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話,呼籲【活出公民的生活】、【存謙卑的心,彼此合一】、【順服與見證】就變得是難上加難,不切實際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保羅呼籲腓立比教會弟兄姐妹【有基督的心】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進入到經文當中,2:5節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節經文是一個過渡句,它把近一點上文中的【存謙卑的心,彼此合一】也就是剛才我們看的保羅第三方面的呼籲,引向下文中V6-8節的内容。2:2-4節經文提到,【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個人看別人比自己强。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事實上當我們在看保羅在這裏的勸勉的時候,我們看到每一項其實都是不容易的,因爲它都是逆著人性與我們内心的本質是不同的。換句話說,如果你不能【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的話,你是不能存謙卑的心,彼此合一的。【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照著原文來看這節的翻譯應該是:
【這在你們裏面的心,也就是在基督耶穌裏的心】【這touto】指的是剛才我們提到的2:2-4節經文的内容,表明的是腓立比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而【心】在原文中的翻譯是:【意念】或是【心態】,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態度。包含了對某事下定決心,形成某種態度或以某種方式處置的想法。而【在你們心裏】與【在基督耶穌裏】是平行關係,這種【心態】指向的就是【基督耶穌的心態】所以這節經文的意思就是,在你們的關係上,也就是【存心謙卑,彼此合一】的這個關係上,要有基督耶穌的心態,你們才能意念相同,愛心相同,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强,彼此合一。
所以弟兄姐妹們,這裏給我們看到,保羅在處理教會問題的時候,他是把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引向效法基督的心態,從而他們才能解決當下所面對的問題。今天在我們的教會中沒有像當時教會遇到的問題,但是我們在教會中也有著我們要面對與處理的問題,那麽我們是把人引向哪裏呢?如果我們只是把人引向了我們,或是引向到了另外一個人,我可以告訴你弟兄姐妹,原有的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有可能會加劇惡化,因爲在人的内心深處是沒有謙卑的,是沒有合一的。而且當我們出問題的時候,或是引向的另外一個人出問題的時候,被引導的那個人會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被絆倒。所以將人引到基督那裏,有基督的心非常的重要!
另外一方面,如果我們要想在教會的生活中,意念相同,愛心相同,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强,彼此合一展現美德的話,我們自己應該要積極主動的效法基督耶穌的心態,用基督耶穌的心態對待彼此,才能謙卑與合一,我們才能不會單顧自己的事!
那麽問題來了,甚麽是基督耶穌的心態呢?或者甚麽是基督耶穌的心呢?
從經文的6-8節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保羅從兩個方面呈現出了基督耶穌的心,一方面是基督神性的道成肉身(V6-7),一方面是基督人性的謙卑、順服、釘十架(V8)保羅藉著基督的道成肉身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清楚的把基督的心描繪成一個榜樣。這個榜樣可以幫助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存謙卑的心,彼此合一。在保羅的描述中,基督并沒有貪圖虛浮的榮耀(2:3),反而是倒空自己(2:7)。他沒有追求自私的野心,反到是取了奴僕的形象,他沒有自私地堅持自己與神同等的地位,反倒是顧及別人的需要,高過自己的需要。最後在V9-11節,保羅描述的是基督耶穌的被高舉(9-11節)。因著基督的降卑,父神將祂升爲至高,並賜給他萬名之上的名,讓祂成爲全宇宙敬拜的中心。
我們來看一下經文的6-8節,【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已,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爲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經文說,【祂本有神的形象】【形象】這個字的希臘文是【mophe】意思是指某種事物的基本形式或性質,特別是以可見或明顯的方式。它用來描述內在本質的外在表達。所以這個詞不僅僅意味著外觀,它包含了存在的真正本質或特性。所以【神的形象】要表達的就是【神的本質】。【基督本有神的形象】也就是說,基督有著和神相同的本質,祂就是神,這裏强調了基督的神性。
【但是祂卻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强奪的】,【强奪】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抓緊,緊緊握住】,强調的是某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僅僅的抓住一些的東西。所以這節經文的意思就是:基督並不認爲祂與神同等就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僅僅的抓住,即使那本來就是祂的權利。祂反而是【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爲人的樣式。【虛已】照著原文來看的意思是【倒空自己】,表明的是放棄自己的地位或是特權。這個做法在當時的希臘羅馬世界中是完全反文化的,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重視的是榮譽、地位和權力。在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文化中同樣也是如此。但是基督卻放棄自己與神同等的地位與特權,與當時的社會文化徹底背離。那主耶穌的【虛己】或者說【倒空自己】體現在甚麽地方呢?針對這個問題往往會有一些不同的解釋,有的解釋認為:主耶穌在世上傳福音時候的態度,祂有憐憫,看顧人的需要,同時又不失公義,敢於責備。有一些解釋為: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的這件事。但事實上結合後面的經文【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爲人的樣式】來看,這裏要體現出的是【基督的道成肉身】。表明祂為了拯救世人的緣故而倒空自己,放棄自己的權力與地位,以一個奴僕的身份進入到人的當中,成爲所有人的僕人。【奴僕】的原文【doulos】是奴隸的意思。在一世紀的社會文化中,一個奴隸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權力的,他本人以及自己的一切也都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擁有他的主人,而且他還要無條件地完全順服自己的主人。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是這樣,基督為了人的緣故放棄了自己一切的權力與地位,完全順服父神的旨意,進入到人的中間。
然後經文第八節接著描述了基督道成肉身之後是如何的謙卑自己。經文告訴我們說【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我們看到基督以神的形象開始,然後道成肉身,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裏的【卑微】是謙卑的意思,基督道成肉身成爲人之後,祂謙卑自己。甚麽是【謙卑】?這也是我們常常會問的問題。當然我們知道【謙卑】是基督徒的美德之一,但甚麽是【謙卑】?在舊約聖經中,這個詞表明的是卑微,是受造者的特質,真正謙卑的人會把所有的事交付在神的手中,而不是靠著自己的一己之力以及謀略成事,以受造者的姿態站在造物主的面前,完全依靠祂。基督不是受造物,但是基督成爲人卻將自己完全交付在父神的手中,存心順服與依照父神的旨意。所以【謙卑】就是在神的面前把所有的交托給神,並完全依靠。同時在這裏也給我們看到,謙卑往往是和順服聯係在一起,所以越是謙卑就越是順服,而順服則會帶出實際的行動。在聖經中有兩個地方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基督的謙卑與順服。
路加福音2:49節,【耶穌說,為甚麽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三次禱告,禱告結束之後就上了十字架。
(那一段的經文告訴我們,當主耶穌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禱告的時候,他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他對這三位門徒說,我心裏甚至憂傷,幾乎要死)但是:
第一次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而是照祢的意思。】(馬太26:39)
第二次的禱告:【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須我喝,就願祢的旨意成全。】(馬太26:42)
第三次的禱告:【説的話還是與先前的一樣、、時候到了、、起來,我們走吧、、】(馬太26:43-46)
當主耶穌説,【起來我們走吧】的時候,是祂毅然決然順服到底的時候,祂走向了十字架,以一種最羞辱,最殘酷,最可怕,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方式把謙卑、順服與捨己推向了最高峰。
最後,保羅在2:9-11節談到了父神對基督倒空自己以及謙卑順服釘十架的回應,那就是基督被父神高舉。基督從之前的從上到下的降卑,現在被父神從下到上的升高。經文告訴我們說【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
【神將祂升爲至高】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主耶穌受死三天之後的復活,另外一方面是指祂被升高到天上,坐在父神的右邊。馬可福音16:19節有提到這一點,【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邊。】羅馬書8:34節也有提到,【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
然後經文接著說【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這個【萬名之上的名】指的是甚麽呢?照著經文的11節來看,這個【名】指的是【主Lord】。希臘文【主】這個字在七十士譯本中經常是用來翻譯希伯來文的【耶和華】。也就是說,父神把【主】的這個名賜給耶穌,等於把主耶穌放在父神自己的地位上,因著耶穌【主Lord】的這個名,萬膝要向祂跪拜(也就是經文中的【無不屈膝】,萬口要承認祂是主(也就是經文中的【無不口稱】,祂成爲了全宇宙的敬拜對象,也就是經文中說的,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都要來跪拜祂,承認祂是主。
基督從完全的降卑到成爲全宇宙的敬拜對象,讓我們看到,苦難在先,榮耀在后,沒有十架,便沒有冠冕。
今天的題目是《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剛才透過經文我們也解釋了基督的心體現在祂神性的道成肉身以及人性的謙卑順服與受死,如果我們講的再具象化一點,我認爲基督的心就是我們身後的【十字架】。在十字架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督為了他人放棄自己的權力,也可以給我們看到基督謙卑順服的決心,同時也給我們看到基督的被升高。
所以弟兄姐妹們,如果我們想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那我們就要面對與效法十字架。十字架對我們來説是一種鼓勵與鞭策,他要讓我們放下我們手中緊緊抓住的地位,權力與名譽。十字架對我們來説也是一種痛苦,他要讓我們直面我們内心的黑暗與真實的自己,從而放下【自我】。十字架對我們來説也是一種操練,他要讓我們學會將自己完全的交托給神,順服神,依靠神。
所以,透過十字架我們會明白,十字架不是讓我們先來解決他人的問題,十字架是先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不再是想成爲一個改變他人的人,而是先成爲一個改變自己的人。今天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太想去改變別人。你可以想想看,婆媳關係,親子問題,公婆問題,夫妻問題等等、、當雙方都先來面對十字架的時候,彼此雙方才能更好的面對。當彼此雙方之間有一個十字架的時候,彼此才會合一,謙卑,看對方比自己强。所以我認爲今天教會的牧者們,同工們,輔導與小組長們,不是一名救火隊員,而是一名引導者員,引導弟兄姐妹來到十字架的面前,當他們來到十字架面前的時候,許多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們一起來禱告、、、、、、、、